溜板在快速搖動時手感輕松,甚至可以順勢推著跑,并不能說明溜板運動沒有問題,如果用手搖溜板作用微量移動(0.10~0.20mm),觀察其起動情況,就可能發(fā)現問題。正常情況下起動應輕松柔和,感覺應是平滑過渡。如果用力小了不起動,用力大了則突然起動,嚴重時還會輕輕顫動,使微量移動很難控制,則在工作時溜板就會爬行。用百分表測量,以最低轉速、最小走刀量開動機床,使溜板機動走刀,正常情況下表針應平穩(wěn)均勻地轉動,如果表針一下一下地跳動,則說明溜板爬行,爬行越嚴重,表針跳動量越大。另外當表頭沿主軸檢驗心棒母線移動時,如指針呈一晃一晃地變化,則說明溜板運動是晃動的。
影響溜板運動的原因很多,下面歸納幾點。
1、溜板與床身導軌的配合對溜板運動的平穩(wěn)性影響很大,接觸面小,移動時摩擦力就大。一般用著色法檢驗接觸面積應不小于70%,刮研接觸點一般應不少于10~16點/25mm2。機床精度等級越高,此項要求也越高。溜板各滑動面端部的接觸狀況尤為重要,不允許有間隙。此外,以下幾點往往容易被忽略。
(1)配合面粗糙。在溜板滑動面和床身導軌面上各抹一層淡淡的不同顏色的色粉,作著色法檢查,導軌表面的粗糙度就能清晰地反映出來。正常情況下磨紋應均勻光滑,對研時手感柔和平穩(wěn)。如果手感有不柔和的微振,磨紋像苕帚掃過那樣輕一道、重一道或是呈現為數不多的亮線(刮研面則呈現稀疏的像針尖狀的亮點),就說明實際接觸面積很小,摩擦力增大,須進一步精加工。
(2)溜板變形。由于結構的限制,車床溜板剛性一般較差。如果溜板與溜板箱的結合面接觸不良,在安裝緊固螺釘時就會造成溜板變形,破壞溜板與床身導軌的接觸精度。表現為某一螺釘的調整對手搖溜板的輕重影響非常大。需要檢查結合面的接觸情況,進行修復。
(3)溜板與床身導軌配合面局部有間隙。如果用手四處敲擊,在間隙處會出現輕微的撞擊聲。其原因是配刮溜板時只在導軌的一端或某一段進行,忽略了導軌的誤差,溜板在導軌全長上移動時就有可能出現一段好一段不好、輕重不一或在某一段有晃動的現象。因此,在配修溜板時必須首先調整、配刮床身導軌全長。
(4)機床經過一段時間的使用磨合后,在溜板與導軌之間會形成一層油膜,使滑動面得到良好的潤滑并起一定的減振作用,令溜板運動柔和平穩(wěn)。如果配合面粗糙,油膜就不易形成。因此,溜板下滑面如果沒有研傷、起線等研損時,維修中不應輕易動刀刮研。
2、床身導軌兩側壓板與下導軌的接觸狀況也影響溜板運動的平穩(wěn)性,內外側壓板與導軌必須按工藝要求配刮。外側壓板不應過薄,否則剛性差,容易變形。外側壓板與壓板架的間隙不宜過大,否則壓板不穩(wěn)。
3、溜板運動是通過縱行齒輪與齒條的嚙合傳遞的。齒輪齒條的嚙合狀況影響溜板運動。除嚙合間隙外,齒輪與齒條嚙合的夾角也不容忽視。圖2中α、β角影響著齒輪與齒條的接觸面積,如接觸剛度降低就會產生振動。α還會產生橫向分力,使溜板移動時產生晃動并使手搖力矩增大。一般可將紙條置于齒輪齒條之間軋過,來檢查接觸情況。紙條上的痕跡以齒面全部接觸呈似斷非斷為好。
4、修復后的機床,其溜板和導軌間的尺寸鏈有可能變化,反應最突出的是三杠(絲杠、光杠、開關杠)與導軌間的尺寸精度變化,因此,需進行調整,保證三杠的安裝精度。
在正常情況下,無論溜板在何位置,用手空轉絲、光杠時均應輕松靈活,不應有異常聲音。如果轉不動或半圈松半圈緊,將造成溜板運動不平穩(wěn)。其原因如下:
(1)光杠的三個支架不同軸,造成溜板壓杠或兜杠;
(2)由于長期使用,絲、光杠均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彎曲或變形, 圖2
造成溜板在不同位置用手空轉絲、光杠時,手感輕重不一,因此,在組裝前應檢查絲、光杠精度;
(3)溜板經常工作的部位一般是床身導軌靠近床頭的一段,光杠鍵槽的磨損也多在這一段。當鍵與鍵槽的配合間隙過大時,光杠在運動中就會發(fā)出輕微的敲擊聲,溜板運動時產生輕微的振動,影響零件加工精度。
總之,影響溜板運動平穩(wěn)性的原因很多,應對從光杠到溜板這一傳動鏈的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進行檢查、分析,逐一排除故障,才能保證溜板的正常運動。